嘉峪關新聞網訊(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嘉 李高寧 王舒琪)沒有調查研究就不能了解農民的所需所求。近期,嘉峪關市農村迎來小麥、洋蔥出苗和移苗期,農業農村部門派出專班深入農村開展調研,找出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,找準“靶點”定位,把政策性農業保險送到農民手中,讓農民放心開展農業生產,持續穩定農民收入。
4月份以來,在嘉峪關市農村田間地頭、集市廣場,隨時可以看到農業農村干部職工開展的農業保險摸底調研和宣傳。新城鎮中溝村農民楊正科前年種了架豆和洋蔥,因天氣原因,損失嚴重。聽了農業保險宣傳后,今年他要給自己種的25畝小麥買保險。農業農村局專班干部帶著保險公司人員來到他家麥地,實地查看了解他的種植情況。根據農業保險政策規定,一畝地只需要農民投入2.1元保費,其余11.9元保費由中央、省級、市級補貼,一旦受災,結合定損結果,一畝小麥最高獲賠600元。
嘉峪關市新城鎮中溝村農民楊正科告訴記者,像前年自己沒有買保險,一場冰雹下來,顆粒無收。人家買了保險的,一畝地賠償了幾千塊錢的洋蔥損失。農民有了農業保險,心里就更踏實了!
洋蔥種植受天氣和病蟲害影響較大,農民種植過程中承擔風險較重。新城鎮中溝村農民張玉山種了40余畝的洋蔥,嘉峪關市農業農村局專班干部了解他的需求后,將政策性農業保險送到他的手中。據了解,一畝地洋蔥農民只需要投20元,省級和市級政府補貼80元,最高獲賠2500元。
嘉峪關市新城鎮中溝村農民張玉山告訴記者,以前沒有保險的時候發生自然災害,所有的損失都自己承擔。那損失有大有小,有時候幾乎可以說是冰雹、病害,基本上就是顆粒無收了,那損失就大了。
嘉峪關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雷麗鵬表示,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,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組織承保機構深入田間進行承保,實現應保盡保,愿保必保。根據農作物的受災情況,第一時間組織保險公司和技術專家進行現場勘察定損。針對農戶對理賠程序和政策不清楚的情況,第一時間組織保險機構進村召開專題培訓,向農戶講解理賠程序和政策,讓廣大農戶深入了解農業保險的理賠程序。針對今年省級縮減陸地蔬菜承保計劃的實際情況,積極協調相關成員單位,通過開辦“一縣一品”特色農業保險,推進政策補貼險種擴大覆蓋面,從而減輕農民負擔,分散農業災害風險。
為了讓農業保險惠及更多農戶,嘉峪關市加大調研和宣傳力度,引導農民積極投保,為穩增收、減損失“保駕護航”,讓農民發展農業產業吃下“定心丸”。同時,對多家保險公司進行評估,堅決將信譽度高、服務好的保險公司招標為農業保險承保企業。
當談起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重要性,雷麗鵬說:”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事關民生福祉,是支農惠農的一項重要舉措。優化運行機制,擴大投保范圍,強化資金監管。切實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,風險保護傘和農民增收助推器的作用,有效幫助農民防范和化解農業生產風險,保障農戶生產效益,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”。
編輯丨趙麗
責編丨艾鵬
審核丨穆雯娟